> 科技 >

让产业振兴的“种子”生根发芽

时间:2023-08-21 03:44:01       来源:中国网三农

今年以来,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关键,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和保障功能,立足资源禀赋,科学规划产业发展路径,让产业振兴的“种子”生根发芽。


【资料图】

百合产业链铺就幸福路

西果园镇地处七里河区南郊,气候凉爽温润,土层深厚松软且排水良好,具有得天独厚的百合种植条件。针对农户分散零散、单打独斗的发展现状,西果园镇党委抓住时机、顺势而上,组织建立“支部+股份公司+农户”运行模式,发动村民入股,完善收益分成模式,试行“订单式”收购和百合保护价政策,确保入股村民的收益稳定,破解百合销售难题,形成了企业、村集体、农户“三位一体”、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七里河区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为了让百合发展插上“科技翅膀”,七里河由区、镇合力实施“千亩百合示范种植区”项目,建设了占地两万多亩的全域化百合产业园区,大力推进百合产业转型升级,支持辖区龙头企业建立“绿色车间”“绿色工厂”,着力打造“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绿色食品”和“出口级百合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已有4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使用标志,6个企业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同时,该区坚持产销一体发展,建立了集百合母籽繁育、种植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建成兰州百合系列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先后开发出了19种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衍生产品并逐步占领市场。目前,63家加工、运销龙头企业,结成百合产业联盟,年产值达到2.29亿元。

“百合产业是我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每年能带动就业3000余人,每年人均增收2.8万元。”西果园镇党委负责人介绍。

“支部+”激发产业活力

为解决煤炭资源枯竭、增收渠道单一问题,阿干村紧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标,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全面摸清现有集体资产,采取合作开发、租赁开发等方式,进一步盘活资产,变闲置资源为有效资产,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同时,积极争取政策扶持,2019年10月,村“两委”以省级扶持经济发展资金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成立阿干村建设业合作社,以承接镇域内护坡、道路维修等小工程项目为主。通过合作社的成立,积极吸纳建档立卡户、困难户等30人加入,用劳务工资和盈利分红带动村民增收,人均工资达到3.5万元-4万元;村集体每年分红2.6万元,有效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

“党支部+合作社”模式的推广,进一步推动村党支部与村民群众建立经济联结纽带,在优化了产业结构的基础上,为返乡人员提供了就业平台,有效激发了村民内生动力,带动了增收。截至去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万余元。

红色旅游实力圈粉

“沈家岭战斗的‘最后一枪’,开启了新兰州的‘光明第一天’。今天,这里是我们重温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汲取红色力量的‘精神起始地’……”在七里河区魏岭乡沈家岭村红色文化广场,跟随讲解员的介绍,前来学习的党员干部认真聆听革命故事。

近年来,在七里河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魏岭乡集中力量深层次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抢抓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项目机遇,整合各方资金3000万元,先后建成沈家岭红色文化广场、犄钥亭、战地沙盘、红色窑洞、王学礼等烈士纪念地,小白杨营区、红色食堂和红色地标观影室等一系列参观旅游项目,初步形成了集红色遗迹瞻仰、党性教育体验、民俗接待体验、游客接待服务、户外拓展训练“五位一体”的红色美丽村庄。同时,乡党委立足辖区红色资源优势,深入推行支部引领、党员示范、能人带动的发展模式,创新开发邮票、纪念扣、文化衫等红色文创产品,打造邮政咖啡、红色邮局、农家油坊、农产品后备箱集市等有创意、有特色的红色旅游项目,在激发大家了解红色历史兴趣的同时,有效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一廊六区两中心’的发展思路,以红色文化长廊串起红色教育体验区、红色文化传承区、乡村健身步道区、乡村民宿休闲区、千亩花开观赏区、中央厨房服务区6个区块功能,以及红色教育接待中心和电子观影中心配套服务,切实走出一条以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魏岭乡党委负责人说。

关键词: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