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 >

AI时代来临 世界大学校长们怎么看

时间:2023-08-21 20:35: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AI时代来临 世界大学校长们怎么看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洁


【资料图】

参会之前,西开普大学校长蒂龙·比勒陀利乌斯教授向AI(人工智能)求助,让它想出一个能在大会分享的笑话。AI的回答是:“科学家为什么对原子有质疑?答案是原子构成了一切。”蒂龙·比勒陀利乌斯想了想,明白了笑话背后的深意。“现在是时候去拥抱AI技术了,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框架去驱动AI在大学里的发展。”

前不久,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主办的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嘉宾现场参会,65位高水平大学校长围绕“时代变革与大学使命”展开讨论。

在人工智能时代,数字技术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而大学也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面临着一轮教育理念、模式、关系的转型升级。

“人工智能和元宇宙赋能教育后,会产生巨大的变化,教育内容可调整、可定义,学习可自主、可交互。”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军说。

在现场,香港大学副校长宫鹏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新思想和新技术不是来自大学?顶尖人才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在一个未来由数字链接的世界里,他认为,大学可能会虚拟化、多地化,可灵活重建,学生根据兴趣甚至可以借助网络实现自主学习。“大学更主要的任务应该回归到人才培养和基础知识储备的定位上。”

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龚旗煌也在思考大学的重新定位。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学校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参与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主体更加多元。他认为,这就要求一流大学尽快探索建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

在北京大学,一系列探索正在展开。目前北大教学资源平台已收录1.9万多门全校录播课程,合计约74万小时的教学视频资源。此外,北大的全球课堂推出了第一个证书项目——国际机器学习,优异者可获得暑期及研究生全额奖学金。

“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要融通新型技术使教育变革和科技进步相得益彰。”龚旗煌说。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杜江峰认为:“一个大学还有任何时刻都不变的东西。”而不变的目标是,大学要培养人才,培养学生应对变化的能力。他以基础学科为例,数据、算法、算力的变化,归根到底离不开基础学科知识的学习。只有学生们的基础扎实,从基础知识到科学研究、再到产业落地,才能走通一整套完整的人才链条,才能完善驱动人才的培养发展路径。基于此,浙江大学成立创新创业学院、院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举办了学科竞赛,创建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促进创新人才的发展。

面对人工智能取代工作岗位的热门话题,山东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提到,应对此问题的关键还要培养有超强学习能力的人才。部分大学生所学的知识等到毕业后已经过时,如何应对不断发展的技术?学生在大学应该掌握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对此,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周琪也有类似的感受。他常常观察自己的学生、孩子,他们不需要经过长时间培训,就可以随时随地从智能设备里获取最新的信息。“个人的素质、能力、兴趣的培养,依然是高等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目标。”

在他看来,面对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挑战,学校应该更关注学生的能力,“希望他们能成长为一个有自己的科研兴趣、学术主见和判断能力的学生。”

而当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后,一系列的安全问题需要值得关注。在渥太华大学,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学中运用越来越多。渥太华大学校长雅克·弗雷蒙观察到,人工智能逐渐改变了教学和研究方法。一个新的命题正在被大家所关注,“如何规范新技术?如何完善技术与道德方面的研究?”他说,“这些问题的解决背后需要学校思考,也需要国家一起思考。”

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平文也提到此类问题:如何激活数据资源?如何保护大家的隐私?如何让数字治理更好地发展?“我觉得大学有责任帮助政府找到合适的路径,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和平、更加绿色。”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指出,未来要共同推动全球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参与完善全球高等教育数字化标准规范体系和发展促进机制。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的积极作用,共建开放、全纳、包容的新型数字校园与数字生态,共享创新、多元、优质的全球教育资源。

关键词: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