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 >

看新城崛起 探科创活力中央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西安高新区

时间:2023-09-08 19:27:1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9月6日上午,由中宣部新闻局组织的中央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西安高新区,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电总台等21家媒体的记者、编辑来到丝路科学城,探寻西安高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专职副主任史康度,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华陪同采访,并介绍相关情况。


(相关资料图)

看新城崛起

走进“产城景”深度融合的丝路科学城

“经过两年的建设,丝路科学城已经成为西安高新区规划起点最高、配套水平最好、生态环境最优、发展潜力最大、企业和金融机构最看好的价值高地。”在丝路科学城展厅,史康度向大家介绍道。

2021年6月,西安高新区启动丝路科学城建设,力争通过十年努力,打造一座“产城景”深度融合的创新之城、未来之城、开放之城。两年来,西安高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举全区之力、集全球之智推动丝路科学城片区面貌焕然一新。

在科技创新方面,丝路科学城布局了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大科学装置以及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了秦创原科创基金园、集成电路创新中心(西安电子谷核心区)等多个专业化载体,进一步激发了科创动能;在产业发展方面,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形成了以法士特、西电集团等企业为代表的百亿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以铂力特、华秦科技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未来之瞳总部经济集群也乘势而起。

与此同时,在城市配套方面,丝路科学城持续推进“六横六纵”骨干路网体系建设,实现十大组团互联互通,对外快速畅联,建有中小学72所,聚集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等3家综合性医院,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西安大剧院音乐厅等未来不久将陆续投用;在生态环境方面,丝路科学城依托秦岭生态屏障,围绕沣河、潏河、太平峪河等9条河流,利用仪祉湖、和迪水库等湖泊,构筑10条生态绿廊,形成了“九水聚心”的蓝绿体系框架,先后建成了永安渠海绵生态公园、大仁遗址公园等高品质公园,“三分钟见绿、五分钟进园”已在中央创新区实现。

史康度说,到“十四五”末,丝路科学城将聚集50万人口,承载1万亿经济规模;到2035年,将聚集人口150万,经济规模突破3万亿,带动西安高新区经济总规模达到5万亿,成为西安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中央创新区将成为古都新的城市形象门户。

探科技创新

聚焦“产学研”加速一体的“双中心”核心区

去年12月,全国第四个“双中心”落地西安,丝路科学城成为“双中心”核心承载区。本次采访中,“双中心”核心区建设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双中心’核心区建设,为西安高新区的科技创新带来了重大机遇。”杨华说,“双中心”核心区启动建设以来,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样的“大国重器”加速聚集,进一步强化了基础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全面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

在“双中心”核心区建设中,西安科学园是主引擎。今年上半年,西安高新区争取到国家开发银行50亿元政策性贷款,目前首笔6亿元贷款已经落地,为西安科学园集中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项目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西安科学园布局的两个大科学装置正在顺利推进,其中,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预计本月实现主体封顶,项目建成后将助力构建我国天地一体化授时体系,带动计算机、通信技术、天线技术等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先进阿秒激光设施预计产生的阿秒脉冲可达国际最高水平,将为基础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全新研究手段,推动我国在新材料、生物医药、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原始创新和重大应用。

与此同时,各类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也在顺利推进,上半年建成投用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中心、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奕斯伟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等多个科创项目,另外还有陕西空天动力创新中心、北斗星基增强系统等项目正在加速建设,建成后将为光子、空天、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提供更强创新驱动力。

“未来,我们将坚持聚焦“双中心”核心区建设目标,大力推进科创项目建设、科创主体壮大、科创机制完善、科创生态优化,为西安市打造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基地,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高新’力量。”杨华说。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关键词: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