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任春香
99岁的老教授杨筱敏握笔的手略有些颤抖,他努力稳住,认真且缓慢地在纸上写下想说的话。反复看了几遍后,老人挺直腰背,面对镜头,一字一顿地说出对青年教师的寄语。
【资料图】
9月4日,为迎接教师节,也为明年即将到来的百年校庆,新疆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邀请杨筱敏录制祝福视频。短短几句话,老人认真准备了很久,无奈纸短情长,最后总结为:“发扬优良传统,培育时代英才,再谱华丽篇章。”
“我在这里工作了30年,退休生活了30年,60年的感情,几句话是说不完的。”杨筱敏说。
1958年,杨筱敏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报名到边疆支援建设。来到新疆后,任教于新疆师范学院中文系,3年后任教于新疆大学中文系。
当年,学校师资力量非常薄弱,不仅缺教师,教学条件也比较差,连完备的教材都没有。生活条件更是艰苦,宿舍没有自来水,冬天靠铁皮炉子取暖,有时冷得连钢笔墨水都能冻住。虽然条件艰苦,但杨筱敏和其他陆续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一样,意气风发,决心迎着困难上。
因为缺教师,他们要一人教授几门课程。杨筱敏负责教古代汉语、修辞学等七八门课程。没有教材,他就把大学时的学习笔记作为备课参考资料,四处收集学习材料,边探索边总结,尝试编写教材。
在女儿杨蓉眼里,父亲是个不苟言笑、认真严谨的人,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伏案的背影,他总是坐在书桌前,有备不完的课、写不完的文章。
那张使用了数十年的旧书桌现在依然摆放在客厅一角,桌面已斑驳暗淡,但洁净整齐。“小时候书桌上摆满了父亲的论文、讲义、教案、手稿和各种书籍、材料。我们家有规定,即使再乱,谁都不能动父亲的书桌。”杨蓉回忆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疆大学中文系迎来辉煌的时代,曾任中文系语言教研室主任的杨筱敏潜心学术研究,主攻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他著述出版了《古代名文语言辨疑》《古代汉语自学纲要》《容易用错的字》等书,作为第一著作人出版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中学生古文选读一百篇》等书。
在著述《古代名文语言辨疑》一书时,杨筱敏从61篇古代经典散文中,摘出300多条存在歧义、容易引起争议的疑难词句,从古代汉语的语法、词义、语音、文字等方面,结合具体上下文加以辨析释疑,帮助读者理解和欣赏原文。该书出版后广受好评,并获得1989年新疆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多年来,杨筱敏陆续发表了40余篇论文,涉及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汉语方言学等多个方面。《〈左传〉中的量词》一文发表在1989年的《中国语言学报》上,是较早研究《左传》量词的文章。1990年发表的《先秦量词及其形成与演变》一文,通过大量实例,对先秦量词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对汉语史、汉语词类和语法的研究都有学术参考价值。
杨筱敏的学术研究涉猎广泛,极大丰富了新疆大学在古代汉语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杨筱敏不仅在学术研究上造诣极高,他还长期坚持一线教学,言传身教,立德树人,为新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我的学生非常优秀,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提到学生,杨筱敏显然有些激动,学生们取得成就成为他最大的骄傲。
杨筱敏对学生的付出,杨蓉都看在眼里。一年冬天,他上课途中摔伤手臂,但他放不下学生,绑着绷带坚持指导学生写论文。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杨蓉也成为了一名教师。
如今,杨筱敏依然保持着读书学习的习惯,每天翻看专业书籍,有时女儿问起某个字的读音释义,他都要专门查一查字典。
从教30年,杨筱敏以磐石般的信念坚守教育岗位,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对此他有着自己朴素的表达:“好好教书,是老师的第一职责,为祖国培养更多人才,是我一生的追求。不管干什么事,要坚持到底,也必须坚持到底。”
关键词: